
白生
9月12日,2025“紫鹊界梯田对话世界”第三届农耕文化交流互鉴大会暨第九届农业文化遗产会议在娄底市新化县开幕。本次大会旨在搭建一个高规格、国际化的对话平台,共同探索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路径,分享梯田农耕的智慧结晶,携手绘就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9月12日华声在线)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乡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供给、保护生态、传承文化、就业增收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我国拥有悠久灿烂的农耕文明,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意义远超文化留存本身。从历史维度看,像紫鹊界梯田这类遗产是古人顺应自然、与环境共生的智慧结晶,其独特的灌溉系统、耕作技艺,记录着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密码,是研究农业发展史、生态思想史的 “活化石”;从现实价值而言,它不仅是当地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方式,更承载着乡村文化认同,是维系乡愁、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纽带。
然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却面临着现实困境。一方面,农业文化遗产多依托传统农耕模式,随着现代化耕作方式冲击,传统技艺面临 “技失” 的困境;另一方面,遗产保护需兼顾 “活态传承” 与 “可持续利用”,如何在不破坏原有生态与文化肌理的前提下,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此外,遗产的监测、记录工作复杂,靠人工难以实现全方位、常态化跟踪,易导致保护工作滞后。
技术赋能,为突破这些难点提供了精准解决方案。在技艺传承层面,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可搭建 “数字课堂”,将老艺人的耕作技艺、灌溉技巧以三维动画形式完整记录,学员通过沉浸式体验就能直观学习复杂技艺,打破 “口传心授” 的时空限制,让传统技艺得以高效传承。针对监测难题,物联网技术可大显身手。比如,在紫鹊界梯田布设传感器,实时采集土壤湿度、水质、气象等数据,通过云端平台分析,既能及时预警旱涝等灾害,为精准灌溉、科学耕作提供依据,又能动态监测遗产地生态变化,避免过度开发对遗产造成破坏。
在 “保护与发展” 的平衡上,数字技术更能搭建桥梁。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偏好,可打造个性化的农耕文化旅游产品。比如,开发 “数字梯田导览” 小程序,游客扫码即可了解梯田历史、耕作流程,还能通过 AR 技术 “穿越” 回古代农耕场景,在提升旅游体验的同时,让遗产价值被更多人感知。同时,电商直播、短视频等技术手段,可助力遗产地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市场,让农民从保护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形成 “保护 — 发展 — 再保护” 的良性循环。
“紫鹊界梯田对话世界”的盛会,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起点。立足技术赋能,不断探索创新应用场景,让农业文化遗产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既守护好千年农耕智慧,又为乡村可持续发展书写新篇章。
责编:杨丽群
一审:杨丽群
二审:蒲书琴
三审:蒲长征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领航强军,从胜利走向胜利——习近平主席检阅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受阅部队侧记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汇聚信心和力量
时政微视频丨习近平心中的“上合家园”
金色相框|习近平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
“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引领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
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读懂“两山”理念的天下情怀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